“‘十四五’以来,外汇领域有效统筹发展和安全,稳步推进高水平开放,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持。”9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局局长朱鹤新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晒出了外汇领域“成绩单”。
“十四五”以来,我国国际收支运行更加稳健。朱鹤新表示,面对更趋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我国涉外经济顶住压力、稳定发展,对外经贸呈现多元化格局、韧性增强。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经常账户顺差与GDP之比保持在合理区间。跨境双向投融资活跃,7月末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境内股票、债券、存贷款超10万亿元。
“十四五”以来,国际政治、经济、社会等多元因素交织,外部环境更趋严峻复杂,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大。朱鹤新表示,我国坚持推进高质量发展,实施高水平开放,总的看,我国外汇市场运行平稳,不论是活力还是韧性都在增强。
跨境收支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涉外经济的活跃度。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跨境收支规模为14万亿美元,较2020年增长64%,年均增长速度“十四五”比“十三五”时期提高8个百分点。今年前8个月,我国跨境收支同比增长10%,跨境贸易和投融资活动持续活跃。当前,我国外汇市场功能也更加完备,市场深度拓展。从交易规模看,2024年交易量为41万亿美元,较2020年增长了37%,即期和衍生品交易同步增长,外汇市场有足够的容量承接各类交易,为高效配置外汇资源创造良好条件。
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增强,发挥了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的功能。朱鹤新介绍称,企业外汇套期保值的比率已经由2020年的17%上升到30%左右,人民币在跨境贸易中的占比由16%上升到近30%,外汇市场韧性进一步增强。同时,外汇市场宏观审慎管理体系逐步健全,逆周期调节工具箱更加丰富。近年来面对高波动的国际市场环境,我国跨境资金流动总体均衡,人民币汇率在主要货币中的表现比较稳健。
朱鹤新进一步表示,展望未来,我国经济基本面长期向好,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推进,这奠定了国际收支自主平衡格局的稳定。同时,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不断完善,外汇市场宏观审慎管理更加有效,所以我们应对外部风险挑战的底气更足,将为“十五五”我国外汇市场健康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在深入推进外汇领域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的同时,“十四五”期间,国家外汇局在持续提升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改革方面也取得显著成效。
“贸易外汇收支效率进一步提升。”朱鹤新表示,推进贸易收支便利化、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等改革落地见效,“十四五”以来办理相关业务近4.6万亿美元。针对贸易新业态“小额、高频、电子化”的特点,支持银行支付机构自动批量审核电子订单,为跨境电商等提供更加便利的外汇结算,“十四五”以来办理业务已超过56亿笔。
当前,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水平也进一步提升。“近期,国家外汇局新推出了涵盖跨境投资、融资以及资本项目收付等9条一揽子便利化政策,后续将加强政策跟踪问效,让企业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朱鹤新表示。
此外,银行外汇展业能力进一步提升。朱鹤新表示,目前,外汇展业改革试点银行已纳入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在内的优质客户超过2.3万家,累计办理业务5000多亿美元。
另外一大亮点是,“十四五”以来我国外汇储备始终稳定在3万亿美元以上,近两年在3.2万亿美元以上。“我们持续做好外汇储备经营管理,保障资产安全、流动和保值增值,外汇储备充分发挥了国家经济金融重要‘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朱鹤新表示。
“展望‘十五五’股票配资怎么个流程,我们将健全‘更加便利、更加开放、更加安全、更加智慧’的外汇管理体制机制,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朱鹤新表示。
中融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